查看原文
其他

方木实盘周记2024年1月6日(洋河股权传闻、茅台经营数据)

日拱一卒的方木 方木小院
2024-09-20

本周交易:无

目前持仓

腾讯42%,茅台34%,洋河10%,分众13%。

此外,还持有0.5%的陕西煤业作为观察仓。

上期持仓

腾讯42%,茅台34%,洋河11%,分众13%,陕煤0.5%。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注②: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注③: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注④: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不足1%的仓位采用实际数据)。

当周波动

本周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下跌2.93%,方木实盘净值下跌2.24%

方木实盘年度收益率

2024年内,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涨幅-2.93%,方木实盘净值涨幅-2.24%

注:方木实盘年度收益率,取「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二者之间的低值记录。

强烈声明

本文为方木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方木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方木不向任何人进行任何股票或基金的买卖推荐,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方木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主要事项

  1. 茅台2024年市场工作会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2. 洋河“股权追缴”的负面传闻是怎么回事,影响有多大。
  3. 负面缠身、跌跌不休的洋河,要清仓吗?

接下来的内容是对上述主要事项的展开:

01


2023年12月30日,茅台集团召开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对其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简要做个记录:

①「茅台1935」 2023年的销售额预计在110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年初设立的百亿元目标。

2022年1月,「茅台1935」正式上线,当年销售额约50亿元,到了2023年销售额实现翻倍,用700天的时间成为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百亿级大单品。

此外,2023年是茅台酱香酒公司成立的第9个年头,9年间,公司从“中低端”延伸至“中高端”,在200-1000元全价位带布局,除千元价格带上的「茅台1935」外,还有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汉酱酒(600—800元/瓶)、仁酒、贵州大曲等产品。

上周经营业绩公告中披露,2023年系列酒营收约204亿元,意味着「茅台1935」之外的其他系列酒产品,合计营收约94亿左右。

②“茅小凌”美食项目(茅台冰淇淋、茅台酒心巧克力、酱香拿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加58.24%。

其中,茅台酒心巧克力销售近20吨,茅台冰淇淋销量破70万件,酱香拿铁突破4000万杯。

截至2023年,茅台冰淇淋已在全国31个省市共计113个城市布局34家旗舰店、96家体验店和76家快闪店,并完成了第三代茅台专卖店、自营店的入驻,初步形成了市场基础。

同时,针对2024年,茅台冰淇淋事业部也定下了美酒+美食版块近6亿的任务目标。

③“i茅台” 数字营销平台注册用户超5300万人,月活人数达到1200万,日活用户超480万人。平台累计交易额达443亿元。

另据公众号『小茅i茅台』的文章,“i茅台”2023年交易额累计超280亿。

④对于国际化,董事长丁雄军给出了具体目标:

力争在2027年,实现国际出口市场营业收入超100亿元

这里的百亿目标,我理解是整个茅台集团的国外营收,而不单单是茅台股份公司的,整个茅台集团旗下除了茅台股份公司的茅台酒、系列酒等产品外,还有一些其他产品。

根据茅台股份公司的财报,2022年全年白酒业务的国外营收是42.4亿,2022年前三季度是27.7亿,2023年前三季度是29.8亿,拍脑袋推测的话,2023年全年大概46亿左右吧。

由于不知道百亿目标的具体构成,所以暂无法知道茅台股份公司的白酒业务在国外营收方面未来的增长规划,公司只是说,从2024年开始,将逐步增加茅台酒、酱香系列酒和集团家族产品出口量。

关于出海,茅台自1993年获得进出口权后,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23年下半年以来,在泰国、日本、法国、英国等,茅台进行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出海”行动,在国际化的路上越跑越快。

到目前已覆盖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现有106家国际渠道商,建有44家专卖店、3家茅台文化体验馆。

后续,公司说要兼顾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形成“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新格局。

不过,白酒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白酒产品在国外市场并未形成消费基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国际市场对白酒的认知度仅有0.7%。白酒企业“出海”需要大量的消费体验、味蕾培养、文化渗透,同时还需要国际化运营的品牌逻辑。

⑤“终端为王”,这是四个字在此次会上被定调为2024年的市场工作方向,茅台从2024年开始要集中所有的“炮火弹药”建好终端的形态、业态和生态。

关于这一块的梳理和解读,方木本周写过一篇文章《聊聊茅台2024年“终端为王,从终端发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这里不再赘述。

02


洋河“股权追缴”的负面传闻是怎么回事,影响有多大。

自2023年9月开始,市场上就有一个关于洋河比较重要的负面传闻,用一句话简单表述就是:

有关部门正在追缴洋河第一代管理层的股权及分红,要求他们主动退回!

简要梳理一下这个事儿的来龙去脉:

2002年之前,洋河酒厂归洋河集团所有,而洋河集团100%隶属于宿迁市国资委,也就是完全归国家所有。

洋河在2009年上市之前,先后经历了两次“混改”(即“国企混改”,全称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一次“混改”是在2002年,当时为了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更重要的是拯救当时经营困境濒临破产的洋河。

第二次“混改”是在2006年,为了激励和进一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

经过这两次“混改”,洋河股份也从国有控股彻底变身为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也塑造了洋河股份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三权分立的股权结构,即国资、管理层与投资者共同持股的管理结构,其中:

高管及中层管理干部通过自然人直接持股6.3%、蓝天贸易持股12.6%、蓝海贸易持股11.8%,这三部分合计持股比例为30.7%。洋河集团对洋河股份的控股权下降至38.61%。

这两次“混改”以及“三三制股权结构”,为洋河的崛起奠定了体制基础,解放了洋河股份的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大力促进了洋河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埋下了“股权纷争”的隐患,体现在4个方面:

①第一代管理层在2002年获得的股权激励,合法性、合理性不足。

当时出资入股新设立额股份公司时,第一代领导人的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是领导人个人出资,二是来自洋河集团按贡献大小以现金对经营层进行的奖励支持,而这个奖励支持的资金来源是当时的“存量国资”。

而如今“混改”的主流声音是,不得打存量国资的主意,否则是侵占国资,员工需公平价格入股,所以当时的股权激励存在合法性、合理性不足的可能,如张雨柏2002年才入职,却获得奖金出资47.8万元,未必适合“按贡献大小以现金对经营层进行奖励”。

②第一代管理层的入股成本过低,对公司资产评估价格有失公允。

③在第二次混改中,由于政策原因,有不少员工未能分享这一“混改”盛宴。按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发起人不能超过200人。

据报道,洋河股份曾向全体员工集资几千万元,作为对公司的持股。不过2006年为了启动上市,公司只能对超出规定的员工出资进行清退,这样大批员工丧失了上市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

至今数千职工的原始股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当时同样为改制付出过贡献的数千名员工被收回原始股权后,仍然蜗居在数十平米的老式楼房中,月薪不过三四千元,退休金或许一年也不过几万元。

这也是为什么“洋河账上有大量现金,但却不能大幅提升分红比例”的原因所在!

④三代管理层之间,在获得的股权市值、分红额度等经济利益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以本周五洋河收盘价101.7元计算,第一代管理层核心杨廷栋目前持股市值为59亿,张雨柏持股市值为57亿;第二代管理层核心王耀持股市值1亿;而第三代管理层核心张联东持股市值只有0.1亿。

上述这4个问题,就是洋河当下主要的“股权纷争”所在。

而其中的第①、第②这两个问题,被有关部门认为,当初洋河改制时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就有了“要追回股权”的负面传闻:

据说有关部门正在核查当初洋河改制时涉及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涉及到多位前高管及洋河酿造、管理和销售的核心人员,涉及金额巨大,正在被有关部门大力追缴,可能需要这些人“自愿捐赠”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洋河持股并退回历年相关现金分红。

最近一段时间,这个负面传闻已经闹得越来越沸沸扬扬了,说是老一辈的管理层不同意,部分元老态度坚决,还有传言说老管理层们已经被控制,等待本月开庭云云。。。

洋河股份公司对此事一直没有任何发声,网络上也看不到权威、完整的信息,相关消息都是通过“不可明说”的渠道传出来的,据说是因为“你懂的原因”(实际上,我并不很懂🤣)。

但这事儿吧,拖得时间比较久,直到现在也一直悬着没有定论,所以闹得人心惶惶,引发了很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先出来再说”的避险思维,导致洋河股价在低估范围内继续下跌,2023年全年洋河已经下跌近30% ,而在2024年开年第一周,洋河又继续下跌7.46% ,本周差点跌破100元。

老唐在《回顾2023》一文中说:

今年是有遗憾的,就是对洋河一代目陈年旧帐清算的影响估计,后来确实完全没想到事态最终能发展到目前的样子,并导致持续时间远超预想。

对洋河股价的影响程度超出了我(老唐)个人的估计范围。而轻视这件事的影响,带来的结果就是,全程承受了股价大幅下跌的压力。

对于这口锅,老唐说由他来背,印象当中,这是老唐为数不多的主动要求背锅的场景。

但方木不会甩锅给老唐,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自打方木将持仓组合都配置成“唐指数”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的独立决策,是我自己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做出的选择,老唐从来没有拿刀架在我脖子上、逼我持仓洋河!我的钱也只能我自己做主,我用自己的钱包做出的选择,无论什么后果,理所应当的都要由我自己来承担,老唐为人谦逊,但我不能因此就做一个蹬鼻子上脸的巨婴。

方木认为,即便洋河“追缴股权”这事儿最后坐实,也不会对现在的洋河产生多大影响。

一是,目前洋河的管理层都不是老一辈那批人了,第一代管理层的“锅”,自然不会让新生代来背,所以,整体对现任的管理层来说的话,影响不大。

二是,对洋河的经营和业绩影响不大。

①喝洋河酒的人,会因为这个传闻就认为洋河酒不好了,就不喝洋河了吗?

当然不会!估计绝大多数喝洋河酒的人,可能压根都没听过这个传闻,或者听到一些,只当作酒桌上的谈资罢了。

②宿迁市政府,会允许这个当地税收大头因这个传闻就搞垮了吗?

当然也不会!洋河这种规模的优秀企业,硬生生给搞垮了,对当地的经济、就业和稳定,以及对官员的仕途,绝对是一件坏事!

③洋河企业内部,会因为这个传闻就不搞生产、不搞营销了吗?

当然更不会了!

但也不是一点影响没有,我能看到的,当下洋河跌跌不休的股价,确实会对《第一期持股计划》里核心骨干员工的士气产生影响。

毕竟《持股计划》参与者当时是以103.73元/股的价格买下的股份,在2024年9月10日前,该“持股计划”会择机卖出,然后将本利和返还给参与本持股计划的相关人员,而截至本周五,洋河收盘价为101.70元,原本是来领奖金的,结果现在还是每股倒贴2.03元的状态(101.70-103.73=-2.03元),眼瞅着自己的未到手的“奖金”一点一点缩水,直到变成负的,这搁谁谁都慌呀。。。

尚不知洋河董事会和管理层会如何处理,但我觉得会有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的,而且时间还有,等到传闻之事有了定论,没准股价迅速反弹呢(纯属瞎猜)?

所以,在我看来,这点影响只是短期的,不足以对洋河的经营造成很大的伤害。

综上,酒要喝、税要交,该生产生产、该卖酒卖酒,就是这样。

另外,说到《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之前一直有一个困惑:

为什么洋河不把回购回来的股份直接分给核心骨干,就像腾讯的股权激励那样,而是要在一年内卖了之后,将所得现金分给员工。

通过“洋河追缴股权”这个传闻,我好像明白了,之所以不给员工持股,或许是为了不让“国有资产二次流失”?

除了“追缴股权”这事儿以外,还有一个关于洋河的负面利空消息:

市场普遍认为洋河往经销商压了不少的货,且态势并未好转,洋河的回复也是讳莫如深、不明所以。

再叠加洋河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相比其他酒企,实在逊色,不免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

确实,在目前的白酒市场动销环境下,很多白酒企业的业绩动辄能取得30%以上的增长,让人很难不认为,除了茅台之外的企业,都有压货嫌疑。

恰好,方木在本周一写了一篇文章《从“泸州老窖调价”,看白酒企业的两难选择》,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到泸州老窖是怎么向经销商压货的,相对来说,洋河不仅没有大力压货,反而是坚定地选择跟经销商利益站在一起,努力协助经销商销售。

03


负面缠身、跌跌不休的洋河,要清仓吗?

首先,如果此前能准确预测到洋河“追缴股权”这个传闻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对洋河股价会产生这么大影响,那我肯定也会先跑为敬,都能准确预测到了,不跑就是傻子。

但关键问题是:

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没有这种准确预测的能力!不光我们没有,连老唐也没有,不但老唐没有,芒格和巴菲特也没有。。。

那么,无法准确预测此类“意外”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怎么办,就不能投资了吗?

当然不是!

因为投资,并不是依靠预测,而是依赖坚实有逻辑的投资体系制胜!

在这个投资体系中,有几条简单但重要的基本原则,已经反复嘚吧过好多次了:

  • 远离杠杆(不用别人的钱,包括从亲朋好友借来的,以及从券商融资融券来的)

  • 闲钱投资(长期资金,3~5年不用的钱)

  • 控制仓位,适度分散(无论多看好的单只企业初始买入也不超过40%)

  • 安全边际(始终以合理偏低的价格持有优质赚真钱的企业)

在我们还比较乐观的时候,能否坚守这些基本原则,就是对我们投资认知的考验!

前一阵,很多人都在以“太便宜了”为由“努力加仓”,这种情况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包括唐书房和唐书院的留言区,以及老唐的书房后院等等)。

而一些“努力加仓”的背后,实则是对投资基本原则的背弃,比如超出个股持仓上限,甚至到了几乎单吊的程度,就像下图这种:

再比如,动用家庭一切可以动用的资金去加仓,生怕马上反弹、错过在低位加仓的好时机。。。

当然,这些做法,在市场情绪和股价都一片祥和的时候,大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然而,当股价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市场情绪突然加剧悲观,股价进一步大幅向下的时候,若是你此前失去了对这些原则坚守,在面对同样的下跌时,就会导致你要承受更大的收益波动,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怀疑、摇摆、恐慌等情绪顷刻间全部奔向你,压在你身上,这些压力会导致你方寸大乱,要么扛不住了,要么乱中出错,让浮亏变成实亏,甚至造成致命性伤害,再也无法等到好天气的到来。

在价值投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确保持续的复利效应,如果中间出现中断,最终产生的结果,就会天差地别。

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让自己陷入“从头再来”的境地,而在那些“平常或乐观”的日子里,坚定地遵守这些投资基本原则,就是确保我们在不利形势下、渡过各种利空冲击、依然活着的不二法宝!

比如,洋河在2023年这一整年下跌近30%,乍看之下惨绝人寰,让人慌得一批。

但方木对洋河的持仓始终只有11%左右,所以这30%的下跌,对方木实盘收益只有3.3%的影响,这一点影响,完全不会对我造成任何的致命性伤害。

相比起来,本周洋河下跌了7%,对实盘收益的影响更是不到1%,怎么就会受不了呢😔

芒格说过:如果你想长期玩这个游戏,你就要习惯这种变化,你最好能在不过分担忧的情况下应对50%的下跌局面!不要试图回避它,这种事肯定会发生。

承受和应对,靠的并不是咬碎牙死撑,而是因为我们背后有坚实而又逻辑的投资体系,更是因为我们坚定地遵守投资基本原则。

实际上,对这些投资基本原则的坚守,比选股能力更为重要,对此不理解的,建议重新读一读老唐的文章《本文之后,你不会再怕股市!》。

接着,也许有人会问,现在你已经看到这个负面传闻对洋河股价影响这么大了,要不要先撤出来?

第一,现在的结果不代表以后,此前的我,预测不到会是现在的结果,站在当下,我又为何会有能力预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依然无法预测后续会继续大跌,还是掉头大涨,更预测不到会继续下跌到什么时候,以及什么时候会重新上涨。

所以,我不会因为对股价的涨跌预测而选择撤出来。

第二,投资就是比较。截至本周五,洋河市值1532亿,洋河2023年的净利润预估在110亿左右,当前市值对应市盈率13.9倍,收益率7.2%。

若是悲观点假设,2023年营收增长只有10%,全年营收331亿左右,净利润103亿上下,则对应市盈率14.9倍,收益率6.7%。

再悲观一些,假设2023年的净利润跟2022年一样,都是93.8亿,对应市盈率16.3倍,收益率6.1%。

与类现金资产的收益相比,当下的洋河属于明显的便宜。

然后,我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选择。

持仓的其他几家企业,都接近仓位上限,而且基本都在低估或者低估附近,两个同样低估的砝码,无法去直接比较。关于这个逻辑的详细阐述,在《投资就是比较,但别放错了“砝码”》已经写过:

而对于其他不熟悉的企业,不在我的能力圈,不懂不投,所以,就更不可能换了。

还有一点,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即便换到其他企业,在将来某个时候,你依然会遇到该企业也出现负面缠身、其股价大跌的情况,如果每次你都想着先跑,那你的本金大概率只会越来越少,最后落得一个送财童子的命运。

当然,上述这些都只是方木个人的想法,我只是如实记录自己当下是怎么思考的,并不是推荐你也一定要像方木这么做,你自己的钱还要你自己负责,所以千万不可依赖方木的判断,还请独立思考!


好了,本周的周记就记录这些,感谢朋友们的耐心阅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方木小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